二河三蒸
時間:2019年03月28日 來源:農村新報 作者:嚴灝
漢川古鎮田二河,古稱雙溪。古牛蹄支河流經此地時分出兩條岔流,一條向西曰重石河,一條向東曰皂港河。
田二河地處漢川西部,西接天門干驛,南望沔陽仙桃。明清至民國時期,雙溪古鎮成為天沔漢三縣貨物流通、商業往來的繁華集鎮,是當時三縣最大的絲花收購集散地。每到秋收交易時節,盛滿絲花的大小船只停靠岸邊,遠遠望去一片雪白,似天上云朵,人們便稱之曰“銀河”。從那時起,“銀河”成為人們對古鎮的贊譽,跟本縣的另外一個地處漢江邊的古鎮馬口,并稱“金馬銀河”,為本縣歷史上兩顆璀璨耀眼的明珠。
古鎮飲食文化源遠流長,“二河三蒸”鼎鼎有名。清末民初,古鎮絲花交易鼎盛,商業繁榮,鎮上建有“江西會館”“福建會館”“鄂城書院”“咸寧武館”等等,匯聚天南地北人物:經商的、求學的、習武的、行醫的、為官的、遠征的。春花秋月等閑度,潮起潮落幾回回。八方來客使古鎮飲食文化海納百川,擷采眾長,“二河三蒸”是古鎮美食中的杰出代表。
“二河三蒸”源于“沔陽三蒸”而又獨具特色。“沔陽三蒸”據傳為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友諒(沔陽人)在攻陷沔陽縣城后,其夫人親自下廚,別出心裁地將肉、魚、藕分別拌上大米粉,配以佐料,裝碗上甑,猛火蒸熟。蒸熟的肉、魚、藕味美質融,將士喜愛之極,從此“沔陽三蒸”自湖北一帶傳遍開來。
“二河三蒸”講究蒸菜的技法,有清蒸、粉蒸、泡蒸三種蒸法。甲魚、青魚、鳊魚等魚類主要是清蒸,食材必須鮮活,現殺之后抹鹽、姜及部分佐料,用旺火蒸,熟后再淋油加佐料,其味肉質鮮嫩、不油不膩;粉蒸是將食材拌上米粉及姜、蒜等佐料,用旺火“干蒸”,雞、鴨、魚、肉、蔬菜皆可,其菜味足且長;泡蒸則將食材和佐料泡油一次蒸熟,其菜回味綿長。由于清蒸、粉蒸、泡蒸的方式不同,對時間、火候、用料極為講究,蒸出來的菜味道、色彩迥然不同,實乃上乘之美味佳肴。最有特色的是泡蒸,以二河本地優質稻米自制的米醋調味后淋入蒸菜之上,味道獨具。故有美食家題詩贊曰:“一嘗有味三拍手,十里聞香九回頭”。